逛过游人如织的三坊七巷,品尝过上下杭街头巷尾里的福州小吃,蓝房网“寻访福州最有味道的街巷”本期走进千年文化之乡、帝师故里——螺洲,带您从福州老市区转身游赏这座古镇。这里的名人故居与文教古建,同样也散发出浓厚的闽味,因而素有“小福州”美誉。
螺洲镇位置示意图
螺洲镇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东南端,南临乌龙江,北、西分别与城门镇、盖山镇相连,古称“百花仙洲”。此地因其形如青螺,又有东晋时洲人谢端遇田螺仙女并结为夫妇的美丽传说,故名“螺洲”。
一个古镇,按面积与人口计算,不值一提,却是福建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镇之一。这里更因末代皇帝溥仪的“太师太傅”——陈宝琛,被世人尊称为“帝师之乡”。
帝师之乡
漫步螺洲古镇,石板巷道,“帝师之乡”的吉光片羽,耕读传家的旧日风华,就藏在一砖一瓦之间。
螺洲所具备的千年文脉,与三坊七巷不相上下【相关阅读>>>福州不应只有三坊七巷】。明清时期古镇内三大家族不足千户人家,却出了状元1人、进士27人、举人108人、武举11人,其中就走出了清刑部尚书陈若霖、末代皇帝溥仪帝师陈宝琛、末代状元王仁堪等名臣高士。
陈宝琛故居——陈氏“五楼”
螺洲人建文庙以尚礼,创书院以从文。踩着石板路,可尽情饱览不胜枚举的古民居和琳琅满目的文物古迹,位于后门埕处有清朝末年状元王仁堪的庄园,与之相临的则有清代“末代帝师”陈宝琛所建的“陈氏五楼”。在巷弄中近距离造访人才辈出的螺洲文脉,这样的小旅行真是古意十足。
瓦当浮雕一角 尽显一代帝师尊耀
进入泰山弄,典雅庄重的陈氏宗祠深藏巷内深处,祠内名人匾额令人叹为观止,一旁的奎光阁透出宗族书斋的气息,都彰显着重儒崇文之气,是螺洲必访之处。
陈氏宗祠
陈氏宗祠,以牌匾联对众多而享誉全城,这里的匾联多达一百余幅,且多为名人题咏及御赐之作,诉说着螺江陈氏的望族历史。
螺江陈氏一门显赫
螺洲孔庙,始建于南宋,更是福建省乃至全国少有的非府非县治理的乡镇一级孔庙,也是福州地区目前仅存的两座孔庙之一。孔庙的棂星门上的双龙戏珠、双凤抢云等设计寓意深远。门后有半月形的浚泮池,池上有拱形步云桥,别具一格。
螺洲孔庙
进入景观路,临江有堤坝,坝前则有古树步道,多处供人游憩的名人亭散布其间,与巷口边上的陈若霖故居、尚书弟、天后宫彼此相映,构成螺洲人文聚落的一道人文走廊。
天后宫、陈若霖故居
螺洲除了保留了历史先贤的文物故居之外,这里还留存着不少近现代建筑的身影。1950年至1970年,螺洲曾是闽侯地委、闽侯县委所在地,这些建筑同样见证了这里曾经的辉煌。
这些建筑见证了这里曾经的辉煌
谁人“坐享其成”?
“螺栖胜地潮通海,虎距前山影蘸川。”这是清代魏杰描写螺洲的《螺江春潮》中的诗句。走进螺洲镇,好似穿越时空,千年历史展现在眼前。
巷弄边上的书香院落, 人文聚落里的礼圣典范,旅途有此一遇可谓不虚此行,倘若能在此间得一居所,一院落,想必也是人间美事矣。
时光几经冲刷,传承数百年帝师一脉,这样一个古镇不乏古早味,也需要新生代事物。谁人坐享其成?
泰禾福州院子,承袭紫禁城皇家气派,世界知名空间设计大师借鉴福州三坊七巷形制,规划四坊十八巷。北有墅区高层琼林台,南有别墅尚书坊、中书坊、翰林坊、状元坊。
作为区域唯一的新中式院落别墅,特邀国际建筑设计大师执笔规划,融合了“门、墙、巷、院”的建筑价值体系,以极致研磨中国建筑文化,深入探究国人居住情怀,打造私家山水园林,结合当地的环境气候、居住审美,为各坊巷独立设计景观主题,构筑低密度围合社区。
同时,运用假山叠石创造峰、峦、洞、谷等形象造园,百花溪水绕园而过,以数十年的园林规划经验,淬炼近20万方新中式园林的大美之境。
泰禾琼林台,75㎡-135㎡ 状元府邸,择址帝师文脉宝地,风水绵延,一脉承袭泰禾新中式国风大宅,再续当代帝师传奇。
多少状元郎,出此大宅门?放眼今时今日偌大一个福州城,或许也只有ta有这样的底气了。